现捞卤味的缺点是什么(现捞现卤用什么卤水)
一、现卤现捞的优缺点
1、这一种方法可以让顾客自己选择,并且价格上也会更加实惠,同时现卤现捞每天的卤水都会有新的添加进来,而且食材新鲜,整体透明,顾客也会更加放心,而且这种现卤现捞,会保证食物的光泽不至于风干
2、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食物,如果肉质太厚的话,可能会不入味儿,并且同时来很多顾客的情况下就会手忙脚乱
二、现卤现捞的缺点
1、缺点一,售卖的全过程都是透明的,顾客全程都能够看见,这时一个美味的配方就很重要了,因为这个过程中不能使用任何添加剂和化学制剂。
2、缺点二、现卤现捞讲究的是一个销售的场面,想要陈列出琳琅满目的效果,没有很大的出货量是很难做到的,所以,一旦你的生意赶不上的话,从视觉上来看,你的出货量就会受到影响,损耗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
三、刮板式湿式捞渣机的优缺点
1.效率高:采用刮板式设计,可有效捞取湿渣,处理效率高。
2.适用范围广: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湿渣,能够处理粘稠、大块和细粒度的湿渣。
3.易于操作:操作简单,需要较少的人力和操作技能。
1.维护成本高:湿式捞渣机由于处理的是湿渣,容易造成腐蚀和磨损,维护成本相对较高。
2.噪音大:操作时噪音较大,需要有足够的隔音措施。
3.需要大量水资源:湿式捞渣机需要大量的水资源,用于清洗湿渣,并将湿渣输送至下一个工序,需要考虑水资源的成本。
四、卤味上色固色的最佳方法
这种方法常见于带皮的原料,比如烧鸡、扒鸡、鸡爪、猪蹄等卤菜,这里比较出名的有德州扒鸡、王洛猪蹄、虎皮凤爪等。
优点:油炸不仅可以上色,还有保持造型、去腥等作用。油炸后的食材经过处理后表皮蓬松,成品个头显大,卖相漂亮。最大的优点是卤汤颜色好调,只要食材炸上色后,卤水稍微有些颜色即可,不需要再刻意去调。并且成品以后颜色不受氧化而变的那么快。
缺点:应该没什么缺点,就是前期操作稍微麻烦一点,特别是大批量加工时。
以卤烧鸡为例,说一下上色和技巧
第一步:小公鸡十只宰杀洗净,抠去内脏和气管,按德州扒鸡特有的造型“口衔羽翎,鸭浮水面”进行盘别,然后用干净毛巾擦干表面水分。
第二步:蜂蜜和水1:8比例。盆中加入50克蜂蜜,用400克热水化开搅匀,等稍微凉一些,用手沾着蜂蜜水在鸡皮表面抹匀一层,然后晾干。
第三步:锅里倒入色拉油,开大火烧至七成热,逐一下入抹好蜂蜜水的鸡,炸至表皮呈金红色时捞出控油。
正式卤制时,卤汤中除了香辛料的颜色,也可使用少许的糖色入底色。随着后期的大量卤制,成为老汤后,可减少糖色的使用量。
1.要等鸡皮表面擦干后再抹蜂蜜水,不然蜂蜜水不牢固,炸出的鸡皮容易花。
2.抹完蜂蜜水后要晾干再炸,这样容易固色。晾的时候鸡和鸡之间尽量不要叠加在一起,致使炸出的颜色不均匀。
3.油温一定要烧至七成热,才能下入鸡,这样比较容易上色。
4.炸制上色不仅看油温,也要看色拉油的颜色,如果是多次重复使用的油,也可以将蜂蜜水比例扩大为1:10。
5.如果商用,可以用不锈钢桶做炸锅,容易批量制作。
6.除了蜂蜜也可以使用麦芽糖,比例一样。
这种上色方法最常用,几乎所有卤菜都可以使用。比如卤鸡、猪头肉、牛肉等。
优点:操作简单,不繁琐,并且颜色可控。
缺点:直接卤制上色,容易随着时间的延长氧化严重。
红卤中用于上色的材料大体可分为:天然植物性上色调料、二次加工的可食用性上色调料和人工合成的化学性上色调料三类。
天然植物性上色调料包括:栀子、红曲米、姜黄等。
二次加工的可食用性上色调料包括:酱类、酱油类、糖色等。
人工合成的化学性上色调料包括:固色剂、橙红、橙红色素等。
以卤猪头肉为例,说一下上色的方法和技巧
第一步:调制糖色.一百克黄栀子清洗一下,加清水一千克,放入锅中煮五分钟左右。捞出栀子,水留用。
取一干净锅,润好锅,再下入色拉油少许,入冰糖一千克,慢慢炒至融化起黄沫黄沫涌起倒入栀子水,开锅再煮三分钟左右即可使用。
第二步:猪头预处理.买来新鲜猪头劈开成两片,泡入水中三小时左右去血水。剔除淋巴,用火枪将猪头燎出糊斑。最后用钢丝球擦干净。
锅入清水放入猪头,取适量红曲米装入料包一起焯水,打去浮沫,等猪头上一层粉红底色时捞出,再次清洗。
第三步:正式制作时.每十斤卤水放入糖色四两,猪头卤一小时左右,捞出去骨,肉再放入卤汤中浸泡半小时至四十分钟入味即可。
1.卤水中的糖色不要炒的太老,我认为等糖液起黄沫并回落时正好,不会太苦太甜。
2.红曲米的颜色不自然,最好不要单独使用。
3.黄栀子的颜色呈金黄色,可以搭配糖色,使卤水呈金红色。
4.黄栀子和红曲米最好不用直接放入卤水中,容易引起卤水酸败,并且长时间卤煮味道不好。
5.熬过一次的黄栀子和红曲米可二次再使用。
6.猪头用糖色上色时,一定要开大火,使之卤上色并稳定后,再改小火卤。
7.猪头肉的卤水中不仅加入糖色调色,还要放少许冰糖,冰糖在卤水中也有上色作用,兼顾去腥、解腻、提鲜等作用。
本文由学海独家原创,未经允许,严禁转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