盐焗鸡是的名菜(正宗梅州客家盐焗鸡)
一、东江盐焗鸡是什么菜系
1、东江盐焗鸡是哪里的菜系,是什么地方的菜,东江盐焗鸡的做法
2、东江盐焗鸡是哪里的菜系呢?“东江盐焗鸡”是广东的一款名菜,既然是广东菜,那我们肯定也能知道了,这是一道粤菜的菜系,我们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这道东江盐焗鸡的做法,营养价值,以及这道菜的历史来历是什么,让您更加深入的了解这道菜品。它首创于广东东江一带。
3、东江盐焗鸡始创于东江地区,已有三百多年历史,由于制法源出东江,因此,盐焗鸡与“东江”二字常常联在一起。
4、300多年前的东江地区沿海的一些盐场,有人把熟鸡用纱纸包好放入盐堆腌储,这种鸡肉鲜香可口,别有风味。后来东江首府盐业发达,当地的菜馆争用最好的菜肴款待客人,于是创制了鲜鸡烫盐焗制的方法现焗现食,因此菜始于东江一带,故称这种鸡为“东江盐焗鸡”。
5、鸡有多种多样的烹饪方法,而盐焗鸡可以说是最富有特色的一种。东江盐焗鸡是东江菜肴传统特色的一大名菜,它的特点是:皮脆、肉滑、骨香、味浓。传说它来源于东江惠阳盐场。当时人们用盐储存煮熟的鸡,为的是使其不变味,能较长时间保管,家里有客至,随时可拿来招呼款待客人,食用方便。后为人们发现经过腌储的鸡味道不但不变,还特别甘香鲜美。东江盐焗鸡的营养价值
6、鸡肉:鸡肉有温中益气,补精添髓,补虚益智的作用。《神农本草经》上说常吃鸡肉能通神;后世医家大多认为食之令人聪慧”。对于益智来说,山鸡(即野鸡)。
7、盐焗鸡虽然有多种不同的制作方法,食味各有千秋,但传统的制作方法更为市民所接受。首选家养或山上用虫草谷物群养的鸡,将鸡剥净,凉干水份,用精盐35克擦匀鸡腔,加入葱八角。先用刷油的沙纸包裹鸡身,再包上一层素净沙纸。旺火烧热炒锅,下粗盐炒热至略呈红色时,填入砂锅约占四分之一,把鸡放在盐上再填热盐盖满,用文火焗二十分钟。这种制法是正宗的传统方法,上碟时,还必须注意砌回鸡形,上席时,还要摆上佐料,用盐炒过的沙姜末9分,加入猪油,分三小碟上台,味道更加香美。
二、客家盐焗鸡和客家咸鸡有什么区别
1、客家盐焗鸡和客家咸鸡有什么区别?
2、客家咸鸡一般指的就是东江盐焗鸡,是惠州的一道传统名菜。
3、是把熟鸡用纱纸包好放入盐堆腌储,成菜鲜香可口,别有风味。
4、现在做这道菜的工艺,一般有三种:
5、一种是盐法,是正宗的传统制法。把处理干净的鸡,吊起来晾干后用精盐擦匀放入调味料。旺火烧热炒锅,下粗盐炒至高温。取出四分之一放入沙锅内,把鸡放在砂锅内,将余下的热盐覆盖在鸡上,盖严砂锅盖子,用小火焗约20分钟至熟。
6、一种是气法:将沙姜、精盐,麻油等调好涂在鸡肚子的内外,蒸15到20分钟,这个方法快捷,肉香也滑,但不够爽口。
7、还有一种是水法,把鸡放在热汤内浸熟后,撕离骨、肉、皮,用麻油精盐等味料拌合,再摆成鸡形上碟。这个方法制成的咸鸡香味稍次于传统盐焗鸡。
8、无论用哪种工艺加工的客家咸鸡,吃鸡的时候佐以沙姜油盐,味道会更加香美。
三、盐焗鸡的来历
1、相传从前梅州长乐(今五华)有一个商人,为人谦恭诚实,游走于岭南各地,以贩卖日杂食品为生。梅州长乐(今五华)商人信誉好,交游广,结交了不少以诚相待的朋友。这一年年关,梅州长乐(今五华)商人完成一次货物贩运,还采购了一批当地特产准备回家。当地朋友情重,特地以一肥鸡相送。
此鸡名曰“三黄嫩鸡”,乃当地特产,十分难得。梅州长乐(今五华)商人便欲带回家给妻儿尝尝,但梅州长乐(今五华)路途遥远,活鸡不易携带,于是他便将鸡宰杀制成白切鸡,用盐包封在包袱里。行至半途,前不着村后不着店,梅州长乐商人决定就地露宿一宵。安顿之余,眼看天色渐暗,肚子饿了起来,吃干粮又不解馋,梅州长乐商人便从盐包里掏出白切鸡,与随从烤着吃。
出乎意料地,大家发现这样弄出来的鸡肉味道非常好,齐声赞叹。长乐商人心细,留了几块,带回家给妻儿品尝。妻子是厨艺高超,尝试后亲自依法泡制,“盐焗鸡”诞生了。
2、盐焗鸡是中国各大菜系最具特色的烹调技艺,它的形成与客家人的迁徙生活密切相关。在南迁过程中,客家人搬迁到一个地方,经常受异族侵扰,难以安居,被迫又搬迁到另一个地方。在居住过程中,每家每户均饲养家禽、家畜。在“逃亡”、迁徙过程中,活禽不便携带,便将其宰杀,放入盐包中,以便贮存、携带。到搬迁地后,这些贮存、携带的原料可以缓解原料的匮乏,又可滋补身体。
盐焗鸡就是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运用智慧制作,并闻名于世的菜肴。起初,客家人将宰净后的原只鸡先用盐堆腌制、封存,要食用时,直接蒸熟即可,即现在的“客家咸鸡”。
据传,有一位客家妇女儿女成群,其中一位小孩体弱多病,因当时缺乏各种营养食品,就将用盐腌制后的鸡,用纸包好放入炒热的盐中用砂煲煨熟,小孩食用后,身体逐渐恢复,强壮起来,并参加科举考试,中了状元。后来这种菜肴家喻户晓,成为每位客家妇女都能烹制的拿手菜肴。为方便烹调,适应大量生产,经客家厨师不断改良创新,创制出另一种风味的东江盐焗鸡。
参见百度百科:http://baike.baidu.com/link?url=HRAzn3Z7gxYyCXxKR_WZuhaM7gHJLiiKeAVoExLNBZkcFB8QRjMRs3DiUGwbLxahD_Of1eZjVXoy8qK_Gu5d-q#1
本文由学海独家原创,未经允许,严禁转载